中新网广州12月10日电 (记者 蔡敏婕)第二届数字政府建设峰会暨“数字湾区”发展论坛正在广州举行。论坛9日宣布推出“湾事通”综合服务平台,粤港澳大湾区居民都可以享受湾区互联互通的便利。
“湾事通”上线。蔡敏婕 摄
粤港澳大湾区居民跨境、跨城出行使用各类服务时,在“湾事通”小程序里可以实现“一站式”解决。它首期上线过百项服务,为大湾区居民的吃、住、行、游提供便利。
9日起,在支付宝、微信、AlipayHK(港版支付宝)、MPay(澳门钱包)、WeChat(国际版微信)上搜索“湾事通”就能找到。
今年以来,广东省发挥蚂蚁集团、腾讯公司等数字化平台龙头企业的力量,通过整合优质服务资源,打造出“湾事通”综合服务平台,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居民出行、通关、通讯、支付、求职、养老、医疗、教育、保险、吃住游等场景和习惯,提供无感、便捷的服务,以数字化助力实现“一码畅行湾区”,共同构建湾区优质生活圈。
以交通服务场景为例,发挥支付宝在扫码出行、跨境交通上的优势,“湾事通”小程序汇聚了市内交通、跨境出行两大场景。“市内交通扫码出行”选项涵盖湾区城市公交、地铁,大湾区内地城市居民赴港澳乘坐九龙巴士、新城巴士、天星小轮、电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均可扫码;跨境交通出行则涵盖广深港高铁、跨境巴士、轮渡等多种跨境方式,手机点一点即刻出发,免去货币兑换手续。
大湾区内地城市游客赴港澳也可以快速通过“湾事通OneStop”预约证件办理、查询附近跨境业务办事大厅、办理港澳流量包,基于腾讯出行服务产品能力,购买前往港澳的汽车、火车、船票,并且打通跨城交通、公共交通、打车、租车等出行服务;即将上线的“港澳版”中,港澳居民也可以查看“跨境指南”“港车北上”等指引,基于腾讯地图信息服务能力,快速找到大湾区内地城市能支持港澳居民挂号看病的医院。
蚂蚁集团副总裁王丽娟介绍,未来蚂蚁还将更好地利用自身技术与平台能力,服务社会、创造价值,希望通过技术助力,持续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全球数字化水平最高的湾区。(完)
中新网上海12月10日电 (记者 许婧)《当代海派名家·双人展系列——张培成、丁设》9日在刘海粟美术馆开幕。在上海成长的两代艺术家张培成和丁设同台炫技,形成传统与创新、抽象与具象的艺术对话。
12月9日,《当代海派名家·双人展系列——张培成、丁设》在刘海粟美术馆开幕。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当代水墨艺术研究院供图
1948年出生的张培成,成名颇早。现为上海市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曾任刘海粟美术馆馆长、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此番展出的张培成代表作品,其中近六成为新作。对于参加此次展览的初衷,张培成揶揄自己道:“我老了,容易有惰性,这个展览会迫使自己去画一批新作品。”此次展览,他带来了最新的两个系列《洪荒世界》和《绚烂》。
“展览很有意思,也很有学术意义。”张培成说:“之前一直在画中国古代创世神话主题,展出后反响也蛮好的。这个展览我想从创世神话出发,再延伸出去。新冠疫情期间我看了《人类简史》,对人和世界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就想,要么画这个吧。”
但他强调自己“喜欢求变,但不喜欢突变”。张培成坦言:“一个艺术家,他肯定必须要有一个定位。这个坐标总归是在一个时间和一个空间上。对我来说,时间上,必须是当代的;空间上,必须要是中国的,而且还必须是我自己的风格。一个清醒的艺术家始终要把这个三点‘坐标’好,才能找到自己的最合适‘定位’。”
对于“海派名家”的美誉,张培成说:“程十发先生说过,海派无派。海派画家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保守。他们抱着开放的心态,又是在上海这样一块很开放的土地上,纷纷闯出了自己的艺术天地。上海以包容的心态欢迎和容纳全国各地来的艺术家。”
“70后”丁设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现居上海,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他便是青年时期来到上海,逐渐成长为海派艺术名家的。在他看来,海派文化具有融合的包容性。“艺术家个体的丰富性是上海的突出优势。我有幸在这个城市生活、学习、工作,感受这个城市的艺术风气和氛围。在上海生活的外来艺术家,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也会被这个地域的文化而吸引,逐渐形成了一种海派表达样式。”
丁设此次展出的作品类型丰富,包括绘画、装置、手稿以及数字作品。这些作品大多为大尺寸作品,最大的可以达到十来米的高度。
图为展览现场。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当代水墨艺术研究院供图
近年来,丁设致力于抽象符号表现和东方文化书写。他认为,东方人的审美方式跟西方人不太一样,同样画抽象绘画,线和点的运用就不太一样,体现出来的情绪和视觉也就不一样。他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在以西方审美主导的抽象领域建立起东方文化的表达语系。
和张培成致力于“突破”自己类似,丁设每一天都在努力“让自己在创作上变得更加陌生”。他说,一个具有探索精神的艺术家,每一天面对的都是新鲜的,这样做出来的作品才是有意义、有生命力的。

展览出品及策展人、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院长、当代水墨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石墨教授说,上海作为中国现代美术发祥地,凝聚了红色基因、江南文化和海派胸怀,置于当代文化语境,拥有开放多元的城市文化品格和良好的艺术生态,如何为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赋能。当代海派名家双人展系列五年计划正是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联合刘海粟美术馆共同策划的初步探索尝试。
观众在观展。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当代水墨艺术研究院供图
据介绍,本次展览也是当代海派名家·双人展系列的“第三波”。此前,该系列展已陆续推出杨正新与王劼音、张雷平与何曦的双人展,均取得了不俗反响。未来也将更加重视展陈方式的变化和大众传播推广,将展览与美术馆空间运营、与艺术教育和国际艺术交流建立联系,深描并刻画海派文化土壤中的当代艺术叙事体系,尝试破圈层与“80后”“90后”“00后”艺术家协同创作,保持海派艺术的持续活力。
如展览学术主持、著名艺术评论家林明杰教授说,石涛曾说“笔墨当随时代”,但艺术不是被动地“随时代”,更应该是呼应时代,引领时代,创造时代。这正是海派双人展系列选择艺术家的重要标准。
本次展览由刘海粟美术馆、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主办,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当代水墨艺术研究院承办,展览将展至12月24日。(完)